- 媽米
- 38
- 經驗值
- 12
- 在線時間
- 0小時
- 昵稱
-
- 寶寶生日
- 2006-04-21
- 注冊時間
- 2014-7-21
- 帖子
- 6
- 閱讀權限
- 10
- 積分
- 12
- 精華
- 0
- UID
- 18866519

- 寶寶生日
- 2006-04-21
- 帖子
- 6
|
本帖最后由 to小七 于 2014-8-5 15:28 編輯
扎針時沒把針扎在手腕上,而是扎在了頭皮上。我看了一下周圍的小兒,大都是這樣??粗弁鄞罂薜?a class="autolink" >寶寶,我很是不解,為什么不扎手腕,非扎頭皮?這安全嗎?
在兒科我們常常會看到有些小兒家長對各種治療、護理操作不理解,特別是靜脈輸液,家屬常常存在恐懼心理,個別家屬因護士穿刺不能“一針見血”、加之小兒哭鬧而傷心流淚。還有因此指責護理人員技術差引起護患糾紛。
其實,小兒靜脈輸液可以選擇手背、足背、頭皮、腹壁等部位的淺靜脈,護士實際操作時會根據年齡和個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最佳部位。
兩歲以下嬰兒因手背部位較短,手背靜脈穿刺多靠近腕關節(jié)部位,不易固定,輸液過程中針頭容易穿破血管出現腫脹;加上絕大部分小兒營養(yǎng)狀況良好,四肢細小的表淺靜脈被厚厚的皮下脂肪掩蓋,所以這些正常**打點滴的地方,往往無法看清小兒的血管。而小兒的頭皮靜脈表淺,毛細血管豐富,血液循環(huán)快,藥物可以更快地發(fā)揮作用。即便是四肢穿刺成功,小兒手腳也不易固定,手甩幾下或腳亂踢幾下可能也就滾針了。相比之下,此年齡段的小兒首選頭皮靜脈,不但好扎而且好固定,輸液成功率高。這樣由于小兒的雙手處于自由活動狀態(tài),可以拿玩具來分散小兒注意力,讓其配合輸液。而對于2歲~3歲極不合作的小兒也可選擇頭皮靜脈針。
另外,手背、頭皮靜脈穿刺困難的可選擇足背靜脈,盡可能選擇遠離踝關節(jié)的部位,并妥善固定,才能保證輸液順利進行。
不少家長對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感到害怕,擔心影響小兒大腦。其實這種靜脈穿刺只是頭部表皮內的小脈,不會傷及小兒顱骨和大腦。但由于個體差異(如疤痕體質者),有時頭皮靜脈穿刺點可能會留下一小疤痕,因此,穿刺時護士會盡可能接近發(fā)際或剃去少許頭發(fā),穿刺點位于發(fā)際內,以免在前額部位留下疤痕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