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營養(yǎng)學角度來講,1~2 歲的孩子每天要按1 千克體重2 克蛋白這種比例(其中一半應為動物蛋白)給孩子配食。不太能吃的孩子也能以他自己的方式成長起來,大概也是因為牛奶和雞蛋相對攝取的較多之故。 如果認為孩子是因為喝牛奶才不吃飯,而把牛奶改為每日1 次的200 毫升,那么,這個孩子就是吃上兩碗飯,其必要的蛋白也會變得不足。這是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特定的氨基酸,這些氨基酸恰恰存在于雞蛋、魚、肉、牛奶等動物性的蛋白質中,而在米飯、面條、面包中卻含量很少。因此,飯量小的孩子要生存下去,就得多喝牛奶,多吃雞蛋少吃飯,這才是合理的飲食方法。 我們知道,孩子大體上只吃身體所必需的東西,選擇某個時間,讓孩子集中精力,只給他吃他喜歡吃的東西,孩子會吃得很好的。為了防止孩子在吃飯過程中玩,在只與母親兩個人一起吃飯的時候,要把孩子放到椅子里。晚上孩子是否能與一家人在團聚的氣氛中圍著飯桌集中精力吃飯,要看父親的本領了。 很少與孩子一起吃飯的父親,偶爾看到孩子吃飯就會說再多吃一些。這個年齡的孩子,比起米飯,我們更希望讓他多吃些雞蛋、魚、肉、魚醬、香腸等含動物性蛋白的副食。如果這些副食也吃得很少的話,就要用牛奶補充。 一般1 歲半左右的孩子,習慣于每天喝兩次牛奶,早飯吃面包,午飯、晚飯吃米飯的較多。但不太吃米飯的孩子,最好每天喝3 次牛奶。白天喝牛奶的時候,最好不用奶瓶,而用杯子給孩子喝。但是,這個月齡的孩子還離不開奶瓶,他們喝茶可以用杯子,但喝牛奶、奶粉卻一定要用奶瓶喝。用奶瓶喝牛奶有兩個方便之處,一是不用擔心牛奶會灑出來,二是晚上用奶瓶喝奶,孩子可以邊喝就邊入睡。 晚上用奶瓶喝奶,我認為沒有什么不好,把奶瓶給撤掉的話,孩子會一邊吮吸手指一邊入睡,對孩子來說反而不衛(wèi)生。 本文由華服網兒童服裝品牌提供
|